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中的商业竞争愈演愈烈。大量公司竞相通过互联网争夺市场,产生了不少纠纷。而近年来应用商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涌现,这使得应用商店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之争逐渐硝烟弥漫。其中,手机自带应用商店和第三方应用商店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升级。
“安全提示”引纠纷
是合法提示抑或恶意干扰?双方各执一词
2016年12月,北京力天无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天无限公司)以不正当竞争案为由一纸诉状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两公司诉至法院,索赔50万元。理由是前者旗下的Android系统手机应用软件免费下载平台――“安智市场”,遭到了华为公司的恶意干扰。
力天无限公司称,当用户通过应用市场等途径下载“安智市场”软件及游戏软件时,华为手机及其操作系统会提示:“该应用未经华为市场安全检测,请谨慎安装”,并且在该页面“官方推荐”处推荐“华为应用市场”。当用户点击“我已充分了解风险,继续安装”后,会弹出安全提示“该应用未经华为市场安全检测,请谨慎安装。继续安装或使用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力天无限公司认为,华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侵害了用户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同时也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华为公司则回应,鱼龙混杂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增加了用户和手机操作系统的风险,在用户安装未经检测证明安全可信的第三方应用商店时,华为有必要给予必要的安全提示。
且经华为测试发现,用户在提示界面点击继续按钮后可以正常安装应用,用户不主动点击官方推荐按钮的情况下,华为手机操作系统也不会主动推荐相关程序。华为的安全提示行为恐难称之为不正当竞争,安智市场的起诉或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应用商店频现“互搏”
根源为何?应用软件市场成流量重要风口
这样的案例似乎不止一次发生。奇虎360在今年3月就曾将小米公司诉至法院,原因是用户通过小米MIUI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从360手机助手中下载安装软件时,MIUI系统均会弹窗阻止该进程,并提示“从非官方来源安装应用可能存在风险”等类似提示。
一个小小的“安全提示”为何能够引发手机厂商与第三方应用商店之间如此大的争议?
这其中或许有着深刻的市场背景。从市场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争夺战愈演愈烈,应用软件市场被业内视为重要的流量入口。
“比如说笔记本电脑、手机的生产厂商,他们为什么把手伸向软件市场?因为他们现在在做互联网生态,互联网生态的发展必然要求软件提供者的生产扩展到硬件生产,硬件生产之后可以通过终端的方式控制软件流量、软件下载,从而推荐自己的产品,因为数据经济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大量用户。”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道。显然这给其他应用商店带来了威胁。
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0月,第三方应用商店市场份额已从82%下降至70.23%,而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已迎头赶上,市场份额上升至42.24%。
业内人士表示,双方都是互联网软件服务提供者,都知道流量和用户的重要性,如同此前小米与360的“操作系统之争”一样,双方的“互搏”,实际上是一场涉及未来利益分割的商业斗争。
隐患丛生
应用商店市场亟待规范安全是最大“软肋”
然而,应用商店的软件“安全性”问题在战火中往往容易被“忽略”掉。
事实上目前,国内尚不存在政府或权威第三方主导的安卓应用检测认证机制。包括华为在内的一些手机厂商均选择了在自己的应用入口自主设定并执行更为严格的安全审核标准,当用户从第三方应用入口下载软件时,会收到系统对于未知来源应用的安全提示。这一做法遭到了许多第三方应用商店的抵制,也因此,手机自带应用商店和第三方应用商店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
安全性一直是安卓平台无法回避的软肋,这是不争的事实。
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2015年CNCERT(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捕获和厂商交换获得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近148万个,较2014年增长55.3%,主要是针对安卓平台,占99.6%以上,位居第一。
媒体报道显示,在2012年,第三方应用市场及论坛在恶意程序的传播途径中占比尚不足50%,而在2013年这一数字超过了60%。主要原因是,第三方应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部分应用市场盲目地追求软件和游戏的收录数量,甚至将此作为竞争优势,忽视了对应用程序安全性的审核。此外,许多不具备专业的软件安全检测能力的应用商店的出现,也使得第三方应用市场的管理越来越混乱。
而记者调查发现,在2015年7-11月,工信部依次发布2015 年第二、三季度检测发现问题的数百款应用软件名单,基本都属于侵犯用户隐私、恶意吸费和强行捆绑推广,其中近九成属于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
根据华为发布的报告显示,华为应用市场采用了“技术保障+人员保证+端云协同能力保障+资金保障”四重安全体系,从各个环节逐层把关。2016年上半年,华为应用市场审核了超过200000款应用,其中90000多款未通过安全审核,应用审核通过率仅为55%,审核标准之严可见一斑。
自2015 年以来,加入对第三方应用服务设定“安全提示”阵营的手机厂商队伍在不断的扩大,除了小米、华为外,终端市场上主要品牌oppo、魅族等都在纷纷效仿。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第三方应用市场的对安全监管的混乱,手机应用市场对安全漏洞、风险的把控防范也更为严密。安全与法理,这似乎是一个两难全的选题。
专家观点
规范应用市场各方都有责任
那么,设置此类“安全提示”,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呢?专家们有不同看法。
朱巍认为:“确实现在APP市场比较混乱,据统计现在市面上大约有600多万款APP,但是实际上远远超过这个数量,这么庞大的数量,连备案都很难。只能约束终端、约束平台,由终端再约束具体的APP。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依靠这种拦截的功能去阻止非法APP流入市场,另一方面,终端、平台也是平等的商家,不能代替政府监管机构或消费者的位置去行使一些权力”。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关于设置此类安全提示是否嫌疑不正当竞争的问题,关键在于其“安全提示”的规则,如果所有未经其安全监测的应用或APP下载或安装时,均有此提示,则很难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应该视为用户安全或手机安全保护措施或机制。但若“安全提示”是有针对性的,那么则可能涉嫌不正当竞争。
“华为公司可以主张的抗辩事由,要么是对所有拟安装在华为手机中的APP均实行安全监测,抑或对APP下载安装进行安全检测及安装提示,是获得用户勾选确认的,即是征得用户同意后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李俊慧说道。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事务部主任、高级合伙人左胜高律师则认为,在目前国内缺乏政府或权威安卓应用检测认证的情形下,华为手机及操作系统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做此提示,很难说此举扰乱安卓第三方应用市场的秩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恰恰相反,反而完善优化了第三方市场秩序。
“但无论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是每个手机生产者和网络产品提供者的法定网络安全保护义务。作为应用市场,首先要强化行业自律,完善和提高应用检测认证的标准,严把审查上线软件的安全关;其次要建立公开透明安全的第三方软件产品市场,杜绝利用信息不对称捆绑推广欺骗用户、或成为设置恶意软件的帮凶。再次,坚守法律底线,为用户构架最后一道安全保护网。”左胜高最后说道。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原标题:应用商店“安全提示”被指侵权 安全与法理两难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