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博网

“乔丹”商标没了 知识产权普法有了

来源:思博网     发布时间:2016-12-13     点击量:
(本文转载于思博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持续了四年之久的“飞人”迈克尔·乔丹与中国企业乔丹体育的商标争议案,终于有了答案。据新京报报道,12月8日上午,最高法对“乔丹”商标争议行政纠纷系列案件公开宣判:判定“乔丹”商标应予撤销,判令商标评审委员会针对争议商标重新作出裁定。

  近年来,随着中外商务层面交流日益频密,中企越来越多地走出去,不少跨国的知识产权纠纷也在加速涌现。而迈克尔·乔丹跟中国“乔丹”品牌的激烈“拉锯”,也因前者在体育上的世界影响力,还有涉及品牌跟人们生活消费贴近,广受关注。

  也因如此,这起知识产权领域的标志性案件,自涌入司法管道后,其走向就被很多人认为具有风向标意义。

  据报道,乔丹商标案也是花了4年,才证明了“Jordan=乔丹”。在此期间,迈克尔·乔丹方面曾接连败诉,但他一路上告,此次打的其实是“民告官”官司,乔丹体育是作为法律中的“第三人”出现。

  而中国最高法的终审判决,以忠于法律的姿态,实现了保护合法权益上的超国别。其案情“逆转”,也契合很多人的认知:现实中,有些使用名人姓名注册商标的品牌,很容易误导消费者产生消费联想,造成消费者对产品来源及产品与名人之间关联性的混淆误认。我国《商标法》第32条明确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但以往商标纠纷中在先姓名权保护的标准,没那么明晰。

  如今,最高法的“一锤定音”,不仅具有个案价值,虑及其巨大社会影响,终审判决对于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净化商标注册和使用环境,有以案普法的价值。

  “乔丹之争”在法律层面的尘埃落定,虽然可能让一个民族企业失去部分商标,但收获的,或许是国内外企业看到其范本意义后在知识产权层面的获得感。它昭示出了中国司法体系对无形智力资源的法律保护力度。

  事实上,加入WTO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眼下很多NPE机构(非专利实施主体)都将诉讼战场选在中国,也是因中国国内知识产权和专利权司法保护的力度在增强。

  这对很多企业、个人是种提醒:在法治社会,假他人声誉及明星形象获得利益的侵权意图不可取,有时候傍名人固然能享受到品牌价值溢出,可其衍生代价也很重。尽管在知识产权的大蛋糕上,经营20余年的中国“乔丹”,亦有法定归己的“一块”——“QIAODAN”“qiaodan”仍受保护,可败诉影响是明显的。这也算殷鉴在前。

  对民众而言,这次绝大多数网友的反应都是,与盲目的民族保护观点“决裂”,认为就应该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去裁断是非,为中国法治市场的营造提供条件。这也是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

  希望接下来,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可更全备,巩固该案留下的法治实践启示。除了完善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主干法律”,也加强“辅助法规”的建设,加大行政法规和规章、司法解释的立法力度,并在积极谈判协商的基础上,搭建起互利共赢的国际条约框架。

  “乔丹”商标案跟华为和思科、苹果和唯冠等中外知识产权诉讼一样,都是中国知识产权史的浓墨重彩一笔,也会在强化维权意识、健全法律等方面,有力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向前。在此也期待,“乔丹”商标被判侵权这堂“普法课”,被更多人听进去,也发挥更深远的助推进步的价值。

   文章来源:新京报




查看原文   电话咨询:13544847908   QQ咨询:1176391287

思博网

上一篇:8年实现自主知识产权 高铁上跳动“中国芯”

下一篇:对抗NVIDIA?AMD授权GPU专利给英特尔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