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博网

是瓶颈更是机会!下一个风口:IP金融

来源:思博网     发布时间:2016-08-18     点击量:
(本文转载于思博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钟基立,宸鸿科技集团副总、法务长,著有《文创与高新产业融资》一书(何加友提供实务见解)
来源:IP金理人
原标题:IP金融是什么?如何从中寻找机会?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征得作者同意并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思博网

  IP金融的前世今生

  “IP金融”这词,在专业圈里流行开来。但就像“IP电影”一样,这类新创名词,总是令人朗朗上口、却又似懂非懂。

  其实,早在08年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就已出现IP金融的概念。里面的提法,是“运用金融来支持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白话说,就是要让IP的孕育、出生、成长到壮大各个阶段,都能过得滋润。

  之后,国知局每年都牵头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继续琢磨IP金融。到了15年4月,在国知局的《关于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中,“知识产权金融”首次进入标题,并更加具体地,出现各种IP金融专业词汇,如“知识产权投融资”、“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企业知识产权集合债券”,“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同年,数个部委还联合在双创的语境中,进一步阐释IP金融的作用。

  国务院则从15年底起,动作加大,发布了一系列涉及IP金融的意见,一面深化丰富IP金融内涵,一面开始部署分工,精耕细作IP金融的建设。最新的一次,是国务院在7月8号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将IP金融的展开,具体细化落实到了各个相关部委。

  至此,可以说IP金融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IP金融的定义与目的

  但如何去理解IP金融?文件从未给出过定义。从政策发展的脉络、学理、及国外的经验来梳理,我们可以尝试定义,所谓的IP金融,是以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为主要标的投融资活动。通常透过定价、作价、担保和保险等操作,将IP的内含价值,转化为具有客观价格、能够流通的金融产品或收益权,例如证券化产品、质押权、股权或众筹份额等。

  IP金融要达到什么目的?从文件多处可看出,就是要引导金融资本进入知识产权领域,实现IP与金融资源有效融合,促进IP的形成与价值挖掘,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以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而我们更关心的,自然是IP金融将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IP金融的发展现状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一下现状。从传统的IP分类的来看,在IP金融的发展上,商标、著作权、以及专利权正呈现不同的局面。

  在商标方面,可谓欣欣向荣。2015年商标局共办理商标质押登记1123件,个别省份累计融资金额破百亿,越来越多银行和担保机构参与试水,质押数量与融资金额节节攀升。而从商标注册总量来开,这些交易只占很小一部分,因此还将有巨大发展空间。

  著作权方面则是热火朝天,特别是影视IP融资,还产生了些“泡沫”(参见《思博网》:IP电影:下一场金融泡沫?)。各路人马忙着IP圈地,亿元电影项目贷款司空见惯,期间出现了“将来IP融资”,以及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的“类证券化融”模式。直到《叶问3》票房造假风波(参见《思博网》:一张图看懂 -- 票房证券化是个什么鬼?),才出现调整声音,但热潮却丝毫未减。

  相较之下,专利方面看来是冷灶。这原因恐怕还在于IP制度的天险。如上面所说,IP金融涉及将“IP内含价值,转化为客观价格”的过程。这是IP融资的软肋,在专利领域尤其明显。

  众所周知,在专利价格认定这个关隘上,有四大金刚镇守天险:
  1.法律风险:专利权是否有效?权利主张的范围是否稳定?专利有效是一切的基础,但谁能保证,前案的搜索能够穷尽?分析必能得到复审委或法院的支持?

  2.估值风险:估值有专业性、复杂性和主观性,因而受到技术走向见解、估值方法、模型和参数选用影响较大。这导致不同专家的估值结果,往往可以差距数倍。

  3.经营风险:专利所能创造的市场价值,最终由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效等综合因素决定。再好的专利,如果企业经营不利,能收取的使用许可金,也大受影响。

  4.处置风险:专利处置通道有限,较难快速以理想价格变现。专利的寿命也有限,双十年华稍纵即逝。

  政策大力鼓吹专利领域的IP金融,推出专利质押、专利保险试点,优化专利投资制度等各种措施。然而,当前配套的制度、人才和资源等条件成熟度,都还不足以撼动这四大金刚。

  瓶颈之所在,机会之所在

  天险既有重兵镇守,那就得绕个弯过,不要正面强攻。而下面与IP有关的三个客观环境,眼下正好提供了个千载难逢、曲线前进的良机。

  首要被关注的, 自然就是双创。当广大人民群众怀抱创新,小额IP融资需求将大增,期待好的IP构思,不要胎死腹中。与此同时,创新动能来自民间,将更频繁地发生在贴近生活的领域,在食衣住行娱乐和文化体验上,丰富我们的生活。

  第二,供给侧改革的动力也不容忽视。高耗能、高污染经济的模式正在转化,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成为主流。我们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多层次需求,正有待以“技术创新推动的供给侧改革来满足”。太过高大上?想想前阵子的马桶、电饭煲;或是有小孩的,想想奶粉。这其实就是你我他最朴素的愿望 -- 我们都企望在日常生活的更多领域中,能获得更多的选择。

  第三,文化创新更是一个强劲的助力。中华文化正在“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升了自信,增强了软实力。这方面的政策鼓励,也让相关的商业模式,站上了风口。

  因此,双创政策、供给侧改革以及文化创新这三个大环境集合起来,其实正形成在专利领域的IP金融突破口,也就是以“IP和技术加值,诠释文化的生活科技”

  什么意思?举两个例子。

  案例一,包子都卖到美国知道吗?还包着当地盛产的龙虾。如果觉得这太通俗了,那可看扁了卖包子的。包子可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制作过程富含工匠精神;重新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四个维度来教老外体验包子;还在地化诠释,包了前所未有的“龙虾馅”。涉及的技术,只限于你的想象,从关键成分超临界萃取、云端ERP到保鲜冷链等尖端技术,全都能来增加包子的风味与营养。而IP的加值,自然就是利用专利来固化这些创新,对特殊配方技术诀窍进行保护,并以商标和著作权强化品牌形象价值。

  案例二,泡茶机。如果这只让你想到老家客厅桌上的那副,那你可能错过了“NESPRESSO胶囊咖啡机”上市时的巨大轰动,忽视了它的茶叶版所可能具有的商业潜力。文化上,中国“茶道”自然蕴含着深邃的内涵。而科技加值,从精密机械、芯片设计、传感器、人工智能,农业4.0物联网,全都能给茶艺的品味和便利性,提升好几个档次。想象一下,中国上百茶种,土质环境、气候条件、烘焙发酵、储存年份的差异,经由农业4.0物联网所建立的生产履历,下载到你手里的APP,人工智能分析了你的偏好,当你还在家门口停车时,按个按键,开门入户,香味四溢的茶汤,便在桌上等着你了。

  “IP和技术加值,诠释文化的生活科技”,凭什么能战胜四大金刚?

  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以IP和技术加值,不仅能用在高大上的科技,也适用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里。这些科技,未必是先驱型的突破性科技,但绝对可以是高科技、高产值、能丰富和便利我们食衣住行育乐的生活科技。

  而这些生活领域的技术创新,往往具有以下特色:

  首先是贴近生活经验,容易理解,这有助掌握专利有效性风险。试问:分析一个包子馅成分的权项,和分析一个大分子药化学组成的权项,哪个让你感觉轻松些?

  其次,此类创新通常以现有的市场为基础,因此容易减低估值风险。试问:下世代的手机,以石墨烯为技术规格的产值是多少?专家都难回答,因为这新材料还未市场化,纵然有大量专利,能创造多少收益却只能凭猜测。相较之下,智能泡茶机泡的茶好不好喝,好不好用,会不会受欢迎,你我都能判断,因为喝茶,本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是经营及处置风险的缓解。直接服务于生活的科技与产业,市场参与者众多。这家老板卖你的专利包子不够卖力,害你许可使用费收少了,你不难找到下家替换。而相关专利权需要流转变现时,也容易多找到几个识货的买家,透过市场机制,卖个好价。

  四大金刚怒气稍消,商业机会便来了。关注以IP和技术加值,诠释文化的生活科技,IP金融便能比较容易地在专利领域中展开。当出现几个成功案例后,市场的力量,自然会驱动所需的制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导入更多的资源,产生正向循环,把这口冷灶做热,逐步将IP金融的动能扩大到更为复杂的先驱性、基础型的技术创新来。这值得有志于IP金融商机的行业人士,琢磨体会,掌握先机。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思博立场




查看原文   电话咨询:13544847908   QQ咨询:1176391287

思博网

上一篇:好魔性的儿童书,每一个齿轮都会转转转!

下一篇:2016年国际技术经理人认证课程(北京班)报名!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