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博网

大胆探析 | 复旦4亿元专利收购案背后的“阴谋”?

来源:思博网     发布时间:2016-03-24     点击量:
(本文转载于思博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 韩清川  原标题《专家:美国公司4亿元买复旦药物专利可能会转手再卖

       来源 | 微信公众号 吹IP

思博知识产权资讯】近日,复旦大学与美国沪亚(HUYA)公司在上海达成协议,该校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IDO抑制剂专利给沪亚公司。根据协议,该公司将采用分阶段付款的方式向复旦大学支付累计不超过6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4亿元)的专利许可费。

  新闻再一次把高光灯聚焦在了6500万美刀上,而忽略了许可中的里程碑三个字。其实复旦许可专利的事远有更多需要解读与讨论的东西,而不是盯着末尾的零。

  作为一个专利咨询师,一个技术经纪人,一个复旦校友,我有冲动扒一扒更深度的事。

  首先,来看看被许可物——IDO抑制剂,到底为何物。

  它就像是开启人体免疫系统的门禁卡,有了这张卡,免疫系统的执法大队就会放过你,没有就要消灭你。比如,胎儿之于准妈妈也相当于异物,为什么免疫系统没有排斥Ta呢?因为是亲生的,所以系统自动配发了一张至尊门禁卡。这是造物的神奇。

  但是,一部分癌细胞也伪造了一张门禁卡,所以免疫的哨卡发现不了他,也就抓不到它。于是,就需要IDO抑制剂来识别“伪”门禁卡,开启剿灭癌细胞的号角。

  IDO抑制剂并不孤单,因为还有一群类似机理的其他靶点(PD-1、PD-L1、CTLA-4)的免疫哨卡抑制剂。所以就得考虑技术路线的竞争性问题了。

1.png

  复旦IDO6500刀的许可费可能只是小case。

  显然,其他靶点的药物研究得更顺利一些,三种已经上市,三种已经临床三期,胜利在望。这里不乏默克、施贵宝、罗氏、辉瑞这些大药厂。但是IDO抑制剂并没有被放弃。比如,罗氏在研的GDC-0919(NLG919)就是2014年从NewLink公司收购的,当时收购价首付1.5亿刀,里程碑付款超过10亿美金。所以这样看来,复旦IDO许可费真算是小巫见大巫。

  实际上,杨青教授本人申请的专利并不多,PCT申请只有一件,保护了10个化合物,而且只是在小鼠试验中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有IDO抑制活性。

  这么说来,这些化合物离成药还差得远。因为,就算这些化合物现在有这样的好的特点,也只是算是小学一年级的优秀学生,后面一层层的测试就像大考一样等待着它们,真正出类拔萃考出个省状元的,太难了。所以,这些化合物的估价本身高不了。

  另外,根据《医药经济报》的采访,杨青教授的课题组“在国内率先表达并纯化了重组人IDO酶,建立了酶活检测体系和IDO抑制剂筛选平台”。这么看来,HUYA不仅买了专利许可,肯定还买了筛选平台的know-how技术,或许这才是这次许可真正有价值的地方。这样一来,6500万刀的最高许可费可能放在医药领域真的算是小CASE了。

  买方HUYA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

  即便如此,个人觉得还是卖便宜了。

  在技术交易过程中,专利和know-how只是载体,如果仅仅按照技术本身的价值估价,那卖方吃亏简直是一定的。只有卖方搞清楚买方的真正意图,你才有可能叫的上高价。对于HUYA,他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

  HUYA并不出名,全球申请了10个专利族;一个在研药硫酸舒欣啶 (Sulcardine Sulfate,临床二期),合作单位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复星医药;它在中国的第一单生意就是2007年从微芯生物买到一种化合物的海外许可。而这个化合物在中国已经上市了,叫西达本胺;但是在国外,现在没有看到批准做临床实验的记录。而且这个药品正是HUYA准备和杨青教授的化合物一起做临床实验的HBI-8000(研发代码)。

  综合来看,我更觉得这家公司是靠中国的科研资源和许可吃饭的。

  诚然,HUYA买IDO抑制剂的专利许可因为具有大的前景,但是他的研发实力很可能消化不了。所以可能的意图就是继续对外许可,谁让罗氏刚花了那么多钱呢?

  但是,大药厂会要么?可能不会,因为大厂貌似更看好其它的靶点,也许已经上市的PD-1抑制剂可以卖的更好,也许在IDO靶点上投资风险太大,他们也是向钱看的嘛。

  小药厂会感兴趣么?可能,但会谨慎,因为收购和研发投入需要大把资金,还是风险越小越保险。所以,我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昆泰(Quintiles),因为昆泰的创始人和HUYA的老板是两口子,而且创始人本人还去了签约现场。

2.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右4是HUYA CEO,Mireille Gillings;右3是 昆泰创始人 Dennis Gillings;右2是HUYA 中国区运营官 Clement Gingras;右1是HUYA 首席商务官Robert Goodenow

  昆泰是全球最大的临床CRO公司,简单来说就是医药领域的富士康。

  给人做代工钱不好挣,企业也要面对转型的压力。事实上,连中国最大的CRO药明康德也在转型做药厂。而昆泰与其他药厂合作的在研药已经有两个抗癌药在临床二期阶段了。

  很明显,昆泰的老板们也在考虑和富士康郭伯伯同样的问题——企业的转型。抗癌药如果是企业的战略方向,那么知识产权战略就应该符合企业战略,那为什么不先通过便宜的专利许可,探探IDO抑制剂领域的水深呢?说不定未来还能在抗癌药领域分一杯羹。以上纯属推测,仅代表个人的看法。

  说了这么多,我认为在专利许可过程中,许可方还是应该充分意识到知识产权背后所隐藏的价值与买方真正的目标与痛点,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利益。毕竟,像此次这样涉外的技术转移,肯定会越来越多。当然,必须承认高校技术走出象牙塔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政策法规等等还需进一步完善。

  但眼前能做的事倒是有一件,我的建议是高校应该组织或引入一支专业的商业谈判团队,不能再让科研的大脑去和商人们较量。毕竟像复旦,还是有一群优秀的经院、管院校友的。




         查看更多资讯请点击首页






查看原文   电话咨询:13544847908   QQ咨询:1176391287

思博网

上一篇:老人研发逃生神梯:下26楼仅用90秒 已提交PCT申请

下一篇:爱疯原型机?来看看苹果在专利大战中曝光的秘密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