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

东莞市科协七届四次全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10-03-25     点击量:
在东莞市科协七届四次全委会议上的
工作报告
连希波
(2010年3月23日)
 
各位委员:
     我受东莞市科协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们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一年。一年来,市科协及其所属团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协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紧跟形势、围绕大局、主动服务,较好地完成市科协七届三次全委会的工作任务,“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提升,为“保增长、促转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服务经济社会更趋实效。一年来,资助学会开展了12项厂会协作;支持企业科协开展了141项新技术项目的评估论证;深入32家企业开展发明专利申请辅导,产生新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近200项;邀请院士、国内外专家学者77名到我市参与学术活动;开设经营管理课程200学时,培训企业管理人员618人次,企业专利工作者304名;为20家企业提供外语培训和语言翻译服务;组织旅美科协技术创新成果19项与企业对接,签署合作意向4项。我们服务科技工作者更加贴心。完成了2100份全市范围的科技工作者状况问卷调查,形成5万余字的调查报告;启动“立业在东莞,服务科技人才”系列活动,举办3场科技人才专场招聘会,组织1054家企业、近2.3万名科技类求职者参加,达成就业意向近4成;组织落实1785名符合资格的科技工作者参与体检;为500名基层科技人员职称申报提供便捷服务;资助123名青年科技人员参与学术交流、晋升职称、出版科技专著等;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全年累积开展科技培训近7万人次,为科技人员办实事解难题1万2千余件。我们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更富成果。举办节能环保大型主题科普展览,近2.5万人参观;开设健康系列科普讲座20场;认定40个市级科普社区、10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科普惠农服务站;获认定4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农技协”,被授予全国科普“站栏员”建设优秀单位;免费向社会派发科普资料11万套(册),科普影视碟4700张,东莞科普网日浏览量突破6千;先后举办机器人竞赛、益智玩具比赛、科普欢乐节等青少年科技活动;选派我市学生参加8次国家和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共获得94个全国奖项,102个省级奖项。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制度,在政策引导上下功夫。
我们修改了《东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要求,为更好地鼓励全市科技工作者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多做贡献,我们收集各方意见对办法和细则进行修订,重新设定了评选条件,扩展了评选范围,增加了评选名额,每届“东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名额由10名增加到20名,评选对象范围由原先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增扩到从事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科技工作者。
     我们修改了原《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评选表彰先进条例》。根据我市科协组织发展现状和方向,经市科协七届五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修改为新的《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表彰先进管理办法》,调整了部分奖项,重新设置了申报评选条件和程序。
     我们制定了《东莞市科技人才健康检查实施办法》。为更好地关注我市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健康状况,彰显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关怀,经市政府同意,我们会同原人事局出台《东莞市科技人才健康检查实施办法》,凡在莞工作满二年,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未享受过市、镇两级财政资助体检的科技人员,每人每两年可享受一次免费体检。
     我们加大《东莞市加强科普工作实施办法》的落实力度。经各级科协组织大力宣传发动,全市科普项目资助申请量大幅递增,科普项目申报数由前年的207项激增到去年的870项,项目涵盖科普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继续教育与培训、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几大项,共有416项科普项目获市财政资助,40个科普社区、10家科普教育基地获市政府认定,资助经费总额达1420万元,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科普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科协建设,在组织建设上抓基层。
     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东莞作为一个新兴的制造业名城,生产型企业众多,80%的科技工作者分布在企业生产一线,企业科协直接联系着基层科技人员和科技型企业,是科协组织落实、放大服务的重要依托。我们将组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作为去年组织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年初,我们成立了企业科协组建宣讲工作组和专业咨询服务队伍,编印了《东莞市企业科协组建指南》,逐一深入全市32个镇街和松山湖园区召开企业科协组建工作座谈会。紧紧抓住企业关心的要点,着重强调企业科协对本企业凝聚科技人才,促进技术创新的直接作用,以及组建企业科协所能享受的各项服务。同时借助媒体宣传,使企业科协工作在我市科技型企业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众多未参加座谈会的企业也表现出兴趣与关注,主动申请组建科协组织。松山湖科协和各镇街科协高度重视企业科协工作,在组建工作座谈会后,及时抓落实,安排专人负责,为意向成立科协组织的企业提供快捷便利的材料审核和登记备案工作,指导协助企业召开科协成立大会,并做好属地企业科协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经过市、镇两级科协组织的全力组织发动,我市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共有1200多家企业递交了成立科协组织的申请,经资格审核,新批准成立600余家,已召开成立大会的有425家。其中,南城区去年新成立企业科协46家,工作成效显著,是全市成立企业科协最多的镇街。此举有效地拓展了我市科协组织的组织覆盖面,科协服务得以向企业及生产一线的企业科技工作者延伸。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的组建工作得到了上级科协的重视和关注,中国科协组织了专题调研小组来我市调研,省科协对我们的做法也多次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扎实开展服务科技工作者活动,在措施落实上显实效。
     我们把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优化我市人才环境、增强科技人才凝聚力,提升我市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们委托专业机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东莞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全市139家企事业单位发放调查问卷2100份,对我市科技工作者的基本情况、工作和科研状况、发展和职业流动、生活状况、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摸底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12份,形成5万余字的调查报告,为我们做好科技工作者服务工作提供了详尽的基础数据和工作依据。结合调查结果,我们策划推出 “立业在东莞、服务科技人才”系列活动,包含“就业在东莞”、“成长在东莞”和“生活在东莞”三大内容。
   “就业在东莞”我们联合市人才管理办公室于10月21日、10月28日、10月31日在东莞智通人才市场举办3场科技人才专场招聘会,共组织1054家企业提供了8850个技术职位参加招聘,近2.3万名科技类求职者参加,达成就业意向近4成。通过本次科技人才专场招聘会,为科技型企业用人和科技人才求职提供直接的对接渠道,成功帮助许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科技人员继续留莞服务。
   “成长在东莞”我们认真落实《东莞市科协关于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才资助办法》,共受理资助123名青年科技人才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交流和出版科技类书籍。科技人员职称申报服务进一步普及,市化工学会等11个学会、常平等9个镇街科协和粤铭激光等8家企业科协承接了我市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认定)服务,协助近500名基层科技工作者申报职称。学术交流活动稳步开展,土木建筑学会等19个学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承办了22期“东莞创新论坛”,邀请2位院士、75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来莞交流,参与科技人员达3490人。医学会、预防医学会、护理学会等卫生医疗类学会积极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专题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沙龙等,累积举办136场次,参加学习人员超过3.5万人次。东莞科技进修学院、市翻译服务中心等市科协直属单位为青年科技人员参加其开办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外语培训和翻译服务等提供费用减免优惠。
   “生活在东莞”我们围绕科技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维护开展专项服务。一是组织我市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我们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我市科技人才免费体检的有关精神要求,深入宣传发动,收到2700余份申请,落实参检人数1785人,专项资助金额达130.69万元。二是依托“东莞市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务中心”搭建法律咨询服务平台,邀请专业律师在东莞科普网设立专栏,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免费专业的法律咨询和开展后续法务服务。
 
    四、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品牌发展上续创新。
     我们依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思路,依托东莞科学馆、科技博物馆、青少中心等科普教育基地和相关科普社区、科普特色学校,不断创新科普内容和形式,精心打造科普系列品牌,提升科普宣传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一是组织“大型主题科普展览”。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市民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热点,每年选择一个主题,在全市范围开展大规模的科普展览。为配合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提高市民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会同宣传部、环保局、教育局共同主办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型科普展览,展期历时共26天,期间20多所学校、18个镇街科协、14个镇街环保分局、30多家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观众共计2.5万余人参观了此次展览。
     二是开设“健康科普系列讲座”。我们根据市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知识需求,开设“健康新生活”和“健康进社区”两大系列健康科普讲座,就市民关心的健康问题邀请我市医学专家在科学馆开展定期定点讲座和送讲座进社区,全年共举办健康讲座20场,涉及10多个市民关注的健康热点专题,受到广大市民热捧。市中医学会也积极主动参与健康科普活动,先后组织刘石坚等中医名家到8个社区举办中医保健讲座。
     三是丰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我们根据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特点,以活动促普及,以竞赛带普及。组织承办了“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东莞站科普活动,邀请国家级科技专家为我市中小学校近1.3万名师生作了18场高水平的科普报告;精心策划了“创意科普欢乐节”,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寓科普予娱乐进行科普宣传,活动包括创意科普展、流动科技馆、创意科普玩具体验、科普影视播放、科普话剧表演、科普动漫及户外天文观测等;组织开展了东莞市小学生益智玩具比赛、第二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承办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VEX、投篮选拔赛,会同科技、教育、体育部门举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航空航天模型及车模竞赛等,力求以品牌赛事带动全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发展。部分市直学会、镇街也开展了多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组织了7场全市性青少年科技活动,组织推荐我市青少年参加全省、全国科技赛事;莞城科协组织了青少年科普论坛,樟木头科协组织了青少年科技活动节,黄江科协组织了青少年科普工艺作品竞赛等。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促使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去年我市青少年踊跃参加国家、省各类科技赛事,共获得94个全国奖项,102个省级奖项,并在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四是推广“东莞科普网”。我们注重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科普宣传,对原有东莞科普网进行改版升级。新的网站(www.dgkp.gov.cn)已顺利改版上线,大幅增加了科普内容,充分展示科普网的主题特色,增设“莞邑特色”和“互动乐园”两个科普特色栏目,使网站更具本地特色和互动参与性,有效提升网站的吸引力。网站自开通以来,访问点击率节节攀升,日均IP访问量突破1千,浏览量突破6千,访问量现处于国内同类型科普网站前列。
     五是创建“科普特色基地”。我们组织开展了第三批“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东莞市科普社区”的创建评审工作,新创建市级科普社区40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0个,加强对市级科普基地的指导和支持,促成创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另外,我们结合东莞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在蔬菜种殖、农肥施放等方面新建了2个科普惠农服务站,推广新品种10余个,推广面积达1330亩,受惠农户236户。
     六是建成“流动科技馆”。我们根据中小学科技教育特点,拓展科普教育的形式,结合光学、力学、电学、数学、电磁学等学科基础知识,设计制作60件小型科普展品,生动地将学科的基础科学知识融入到展品中,很受学校的欢迎,计划依次在我市各校巡回展出。
 
   五、注重发挥科协组织智力优势,在服务企业上谋突破。
     我们以为企业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增强竞争力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优势,服务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大局。
     一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我们积极创造条件,组织16个学会与37家企业开展厂会协作,对其中12个项目进行了资助;组织支持企业科协开展141项新技术项目的评估论证,内容涵盖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与推广、技术引进、标准化建设、专利战略制定和内部管理等。鼓励和支持基层科协广泛开展服务企业活动,知识产权研究会深入32家企业开展企业创新专利申请辅导,产生发明专利申请6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30余项;环境科学学会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共辅导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验收,为4家企业提供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长安镇科协协助承办“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高峰年会”和第四届“海峡两岸模具技术(东莞)高峰论坛”,为加强长安模具企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交流,引进及推广应用国际模具技术最新科技成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强化面向企业需求的培训。我们支持科协各直属机构和有关学会,开展各类企业人才培训。科技进修学院先后开设30学时的企业运营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培训50家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70名;30学时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课程,培训153家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340人;开设5期160学时的企业科协秘书长培训课程,培训企业科协秘书长近400人。知识产权研究会开展企业专利工作者培训,培训企业专利工作者304人。市翻译服务中心为三星电子、伟易达等20家企业提供外语培训980课时,受惠学员510人次,完成各语种翻译量100多万字。
    三是探索境外智力引进。我们与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和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圣地亚哥分会签订合作意向书,开启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的民间渠道。组织旅美科协会员的科技创新成果与我市企业对接,借广州留学人才交流会之机,组织19个项目来莞推介洽谈,并组织50多家企业参与,经洽谈有4个项目拟落户东莞,涉及医药、创意、动漫等领域。
 
    六、稳步推进科协组织自身建设,在能力提升上求发展。
     我们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安排组织6个主席调研专题,由科协副主席带队,组织科协常委、部分委员、专家分为专题小组,赴全国先进地区科协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把握国内科协工作的最新发展动态,内容涉及学会建设、科普、服务企业等,以此推动东莞科协的科学快速发展。
     我们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先后组织市直学会、镇街科协秘书长,科普社区、教育基地代表赴惠州、深圳、阳江等地学习交流;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和基层组织秘书长参加《中国高级秘书岗位资格证书》培训,有效提高了科协组织的办文、办会、组织活动的能力;鼓励和选派机关干部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
     我们大力开展组织建设。在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的同时,在松山湖管委会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协,选举产生松山湖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38名,这是我市新增的又一重要科协组织。市医学类学会结合我市医学学科发展,进一步完善自身组织结构,医学会新组建专业委员会33个,护理学会新设立15个一级专业委员会及4个二级专业委员会。
     我们大力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以创建省一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为目标,建立健全了各项档案综合管理工作制度,高标准建设档案库房,对以往档案材料进行了重新整理存档,顺利通过“省一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认定。为加大科协工作宣传力度,推动系统内工作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工作,我们制定《东莞市科协系统信息员工作方案》、《东莞科普网信息发布规范》等信息报送规范,在科协系统内部建立信息员队伍,全年共收到各级科协组织有效工作信息257篇,并向省科协报送工作信息48篇。被中国科协采用16篇。
     我们继续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在完善人事、财务等十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上级部门新精神、新要求及业务开展实际情况,制定了人员请假、场地管理、公务用车、政府采购等工作制度,使机关管理制度体系更趋完善和规范,做到机关办会流程清晰化,办文流程责任化,办事流程规范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发挥科协人才和技术优势,深入企业,深化服务,为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转型升级提供支持,我们才刚刚起步;健全科协组织和服务体系,为一线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我们还需要更丰富的内容和更细致的工作;让科普走进百姓生活、服务民生,使百姓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更直接的收益,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加深对新时期科协工作规律、特点的理解认识和把握,更好地发挥科协作用,我们的干部还需要加深学习。对此,我们将积极面对,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力争有新突破。
 
 
2010年工作计划
 
       今年科协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继续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着力调动和发挥科技工作者在服务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调整升级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中坚作用,继续落实市科协“七大”的工作部署,更加注重服务产业发展、企业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学会的组织和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为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具体工作安排是:
     一、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汇集了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地位超脱,我们要发挥科协组织特色和优势,团结和凝聚优秀科技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深入开展政策咨询、科技评价和科技服务,为推动我市调结构、促转型的中心工作多做贡献。
     一是着力开展专题咨询和科技评价。围绕我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一主线,就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开展科技咨询;围绕科技东莞工程的政策导向、实施绩效和下一个5年发展规划开展咨询评价,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建议。
     二是着力推进科技人才资源汇聚企业。探索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项目为纽带,推动建立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为企业创新发展汇聚高端人才;继续组织专业学会开展“厂会协作”和科技“金桥工程”,鼓励基层科协组织技术力量,引进国家、省级学会资源,服务我市企业。
     三是着力加强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的交流合作;开拓港、台科技社团的合作交流,促进境外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向我市企业集聚。
     四是着力拓展学术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继续支持我市基层科协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学术氛围,积极创造我市科技人员参与学术活动的机会;鼓励学会根据我市产业、科技人员专业分布特点,与镇街科协联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方便基层科技人员参与;拓展东莞创新论坛的深度,就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发展,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二、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突出落实服务政策措施。
     服务科技工作者是科协组织应尽的职责,是营造优良人才环境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科协组织本质要求,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全力服务好我市的科技工作者。
    一是充分落实现有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资助和科技人才健康体检资助的宣传组织力度,继续发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基层科协组织开展职称申报服务,优化组织申报程序,使相关服务措施惠及更多基层企业科技人员。
    二是探索在莞创业就业的外籍科技人员的联络组织方式。建立服务平台,使服务惠及在莞外籍科技人才,促进外籍科技人才的引进。
    三是加强开展科技工作者的进修培训。鼓励直属单位、基层科协及社会培训机构开办科技人员进修培训课程,强化东莞科技进修学院的培训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力促建成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逐步完善科技人员进修培训机制。
    四是保障科技工作者的权益。完善“主席信箱”、“科技工作者网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畅通科技工作者反映诉求的渠道,建立帮助科技人员解决实际困难的机制。
 
    三、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意见》,突出提升服务基层的科普能力。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对构建技术创新的社会基础、提升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和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认真贯彻《意见》精神,切实按照政府主导的要求,调动、整合社会资源,促成社会化科普大格局的形成。
     一是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继续推动各类科普特色基地的建设认定,完善科普机构的绩效评价机制和动态管理制度,整合资源,发挥好特色科普基地的科普教育、科普展示功能和科普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推动全市社区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
     二是注重科普服务民生。探索科普的新形式、新方式和新内容,让市民在耳濡目染中提升科学素质;继续开展“健康新生活”、“健康进社区”系列科普讲座;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以赛事带活动,促科普;开设个人、家庭科学理财科普系列。
     三是推动科普活动下基层。创造条件,鼓励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构筑深入基层的科普平台网络;支持基层科协参与社区、工厂的科普活动;鼓励科普基地、社区、学校开展经常性的科普教育活动;做好“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提高青少年科普实效;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向社会公众开放科普资源,开展科普活动。
     四是强化科普网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继续丰富科普网的科普内容,增强特色,尤其要增加地方特色内容和提高互动性、趣味性;加强基层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基层科技工作者踊跃加入科普志愿者,建立科普志愿者培训、业绩反馈和评价表彰等制度。
 
    四、加强科协组织能力建设,突出提升基层科协服务能力。
     科协组织是党委、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凝聚发展科协会员,提升为会员服务能力是各级科协组织凝聚科技人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基础工作。我们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不断提升基层科协组织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建立学会综合发展考评制度,重点扶持若干个组织制度健全、工作积极性高、发展潜力大的学会,作为创新发展试点,帮助其进一步完善组织制度、发展会员尤其是企业科协会员,提高学会在本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以增强学会的自主发展能力。
    二是充实企业科协服务内容。创造条件发挥企业科协在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服务科技工作者自身发展,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完善企业科协为企业科技人员提供职称评审、学术交流、医疗保健、进修培训等服务,完善企业科协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等工作。
    三是加大专题调研力度。围绕我市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发挥科技社团、科技工作者作用和新时期科协组织发展等主题,深入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境内外先进发展经验和先进科技社团工作经验。
    四是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科协工作,加强与各市直部门和镇街的交流沟通,更加注重宣传报道,深化社会各界对科协工作的理解,争取更大的支持,切实推进科协“三服务一加强”工作。
 
     各位委员!新的一年,面对我市社会经济形势的新变化,面对我市转型发展的新要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不动摇,坚持发展壮大组织不松懈,团结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努力做好“三个服务”,为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为我市继续领跑立新功、做贡献!


查看原文   电话咨询:13544847908   QQ咨询:1176391287

上一篇:东莞市科协七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交流材料

下一篇:关于举办职称申报政策及有关宣讲活动的通知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