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科技局

2018年东莞市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申报指南(前沿项目)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05-08     点击量:

附件1:

 

2018年东莞市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申报指南

(前沿项目)

 

一、申报要求

(一)项目立项要求

1.在本市内注册、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具备相关条件的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的企业均可申报。而且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必须在东莞市。

2.项目申报单位自2016326日(“倍增计划”试点企业自2017210日)起计算,没有出现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行为或失信行为且受到行政处罚(单次被处以五万元及以上罚款或累计受到3次及以上1000元罚款)2017年度经统计部门审核研发投入为零的规上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不得申报。

3.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前三年内不能累计出现5个(含)以上项目验收不合格,或出现项目验收不合格数占立项项目总数超过40%(含),或主动终止结题数占立项项目总数超过30%(含);企业前三年内不能累计出现2个或以上项目不良记录(验收不合格、终止结题等)。

4.申报项目涉及知识产权明晰,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

5.申报单位具备与专题内容相关的研发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的资金、人才等保障条件,具有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项目必须有较强的研究团队和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6.申报项目(指项目实施内容或支出内容)未曾获得市财政资金立项或资助,并没有出现重复申报情况。

7.项目必须确定一名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总负责人(总负责人为市外单位的,市内申报单位须确定一名项目负责人),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项目申报和实施;联合申报单位各方须签订共同申报协议,明晰各方任务、节点目标、经费安排和知识产权归属等,牵头申报单位对联合申报各方的申报资格进行审核,并作为课题实施的第一责任单位承担总体责任;联合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且参与单位数量一般不超过2家。

8.项目申报书的内容、投入预算、指标必须明确客观,实事求是,严禁各种夸大和虚假行为。填报的指标应遵循明确、量化、可考核原则。项目如获得立项,要确保申报书和合同书的内容、指标的一致性。

9.获得立项的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与市科技局签订项目合同书,项目合同书约定的研究内容、预算投入、验收指标等指标应与申请书保持一致。

10.项目承担单位或项目不存在《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所规定的不得申报或不予资助的情况。

11.申报单位申报前需仔细阅读有关管理文件和资金使用规范。如《东莞市核心技术攻关攀登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管理办法(修订)》、《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

(二)项目财务管理要求

1.对企业的资助资金分三期拨付:第一期,在项目立项并签订合同后拨付30%;第二期,经中期检查合格,按项目已投入经费占项目预算投入的比例进行拨付,最高不超过立项资助总额的70%(含第一期已拨付资金);第三期,项目验收通过后,再拨付剩余资助资金。项目验收合格,全额拨付剩余财政资助经费;项目验收基本合格,拨付剩余资助经费的60%;项目验收不合格或终止结题,不再拨付资助经费。

2.对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和市财政全额供养单位,项目立项后资助经费一次性拨付到位(资助拨付按照国家有关财政预算单位的财务规章制度执行)。如果验收不通过或提前终止结题的根据项目已投入支出实际情况,按比例扣除合理支出后,收回多余的已拨付资金。

3.对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和市财政全额供养单位,项目立项后如财政资助资金少于申请金额,合同签订时可以根据财政资助金额调整项目预算等内容。

4.每个项目市财政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5.项目承担单位为企业的,项目自筹经费与市财政项目资助经费的比例不少于3:1,;项目承担单位为高校院所、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联合企业申报的,项目新增自筹经费与市财政项目资助经费的比例不少于1:1;项目承担单位为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和市财政全额供养单位的,可无需自筹经费配套。

6.项目立项后,承担单位必须按照《合同书》有关规定执行,按照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对每个受资助项目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建立专账,单独核算,确保项目接受财务检查和拨款时能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资料。项目不能正常实施的,承担单位须及时申请结题,退回剩余财政资金。

7.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资金使用办法和《项目合同书》(或《责任承诺书》)规定的项目资金开支范围和相关标准,做好项目投资经费核算。严禁单位将与项目实施不相关的业务接待费、行政管理费、捐款、赞助费等纳入项目投资经费核算范围。具体按照《东莞市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办法》执行。

8.项目承担单位应规范项目资金支付管理,对向本单位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支付的单笔金额超过1万元(含)的经费开支,必须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否则不予纳入项目投资额的核算范围。

(三)项目实施要求

1.项目合同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从项目签合同之日起计算)。

2.项目建立监理制度,按《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办法》执行,实施期内项目承担单位须配合项目监理单位做好半年报、年报及项目中期检查工作,同时做好项目年度绩效评价报告。

3.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因发生项目负责人变更、项目因故无法按计划执行、项目考核指标需要调整或因不可抗拒因素终止等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和主管部门应及时报告市科技局。

4.加强信用管理,对项目承担单位及责任人、专家、科技服务机构等在实施科技项目过程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与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依据。

二、申报指南

   支持方向一:新一代人工智能

项目背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生活。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目标: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国务院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和东莞的产业现状,在工业领域的大数据智能应用、大数据驱动的虚拟现实、大数据诊疗智能化、网络空间安全、多智能体协同技术、无人驾驶技术、3D智能视觉引导系统、图像大数据智能分析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理论成果,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构筑东莞市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

项目内容:1)工业大数据智能应用技术。研发支持工厂异构设备互联互通和信息系统集成融合的大数据接入软硬件,建立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工业大数据云平台;以3C、电子、电力等行业为应用背景,研发支持制造质量智能评估与优化、工艺参数的智能优化、设备健康智能诊断与预测性维护、虚拟物理融合的制造车间CPS等工业大数据应用构件。2)大数据驱动的虚拟现实技术。研发智能工厂跨领域设计、仿真一体化软件工具,实现制造系统软-硬件交互,物理系统-信息系统仿真与设计;研究组成智能工厂关键要素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交互的语义建模方法和可视化组件技术,实现智能工厂生产系统快速布局;研究面向智能工厂数字化设计的虚拟仿真系统与物理系统数据实时交互及融合接口,建立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数字模型与物理实体同步运行机制,实现智能工厂制造能力的虚拟验证与同步运行。3)大数据诊疗智能化。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肿瘤诊疗智能化研究, 开展面向医疗影像分析的大数据应用和采样理论在动态流数据上的应用研究。4)网络空间安全。研究数据安全存储及管理、安全取证与分析、信息系统安全测评,支持信息安全评测技术、产品的研发以及相关软硬件的装备和应用。5)多智能体协同技术。开发无人机-无人艇编队装备及功能部件,重点突破无人机-无人艇编队快速覆盖与高精度探测、路径规划与协同控制等技术,实现无人机-无人艇对环境数据准确快速的采集和传输。6)3D智能视觉引导系统。重点突破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人3D视觉引导技术,包括双目3D成像技术、3D视觉定位算法、智能标定等关键技术,实现3D无序分拣和基于3D 视觉技术和工业大数据的智能缺陷检测领域的应用,提高生产柔性和自动化水平。7)无人驾驶技术。突破基于智能导航的定位技术、整车稳定性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8)图像大数据智能分析关键技术。研发图像大数据智能化服务平台,运用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新技术,重点突破影像数据智能标记、图像的大数据智能分析、图像智能搜索与知识发现等技术。

验收指标或要求:1)成果指标:开发出原型样机或核心功能部件,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件或以上。 2)技术指标:总体技术(含功能、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要有具体可检验的技术指标。3)应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2篇及以上科技论文(如与SCI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

支持方向二:新一代通信技术

项目背景:随着无线通信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的模式早已由单一的手机到基站、单纯的语音和数据传输发展到了现在的多场景、多需求、多模式的业务。在5G移动通信技术中,不仅要求无线系统能够满足万物互联的需求,更需要所设计的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的接入业务有着不同的业务优化参数。需要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对物理层的传输进行智能设计和优化的理论和方法,来适应未来5G在复杂场景下的智能信号检测和优化,同时兼顾通信和安全同步发展,在物理层实现通信与安全的一体化设计。

目标:以人工智能在无线通信物理层的应用为切入点,突破在复杂环境下的5G物理层信号设计与检测关键技术。采取以数据为驱动的方式,通过机器学习自我搜索算法来寻求一种最优的信号解调和优化设计方法。设计面向复杂环境下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信号处理和优化的系统模型,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通信信号处理的方法。研究达到传统大迭代信号检测性能的低复杂联合检测技术,支持Massive MIMO的信号检测,为Massive MIMO接收端提供算法和原型设计。结合5G典型场景及新密钥技术,在信号层面研究基于用户位置的安全增强技术。

项目内容:1)5G物理层关键技术,Massive MIMO的低复杂度解调, Massive MIMO智能天线设计,导频污染自适应消除,智能信道译码错误消除,智能自适应非正交调制等。2)MIMO信号检测与LDPC信道译码的联合检测算法及架构,搭建计算机算法仿真和性能测试评估平台,搭建原理验证硬件实验平台。3)基于MIMO信道特征的物理层密钥生产和信道感知的增强型接入认证算法,搭建原理验证硬件实验平台。

验收指标或要求:1)技术指标:搭建的硬件实验平台能够完备展示项目突破的全部关键技术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要有具体可检验的技术指标;2)其它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件或以上。3)应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2篇或以上科技论文(如与SCI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

支持方向三:高端制造技术

项目背景:东莞是制造名城,制造业是东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3C、模具、家具等行业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东南亚等国家的制造技术崛起,以及美国的制造业回流,东莞迫切需要发展高端制造技术。

目标:结合东莞市的产业布局与高端制造技术需求,开展以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光纤光栅等为代表的光电器件,以及围绕玻璃、陶瓷、碳纤维、镁铝合金、精密模具等难加工材料的高端制造工艺与装备研发。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从而提高东莞制造业的优势地位。

项目内容:1)研究玻璃、陶瓷、碳纤维等难加工非金属材料制造工艺与装备;重点突破陶瓷构件的材料设计、流延和精密注射成型、陶瓷增韧、复杂结构和曲面成型、无压烧结以及精密加工技术等。开发5G智能手机陶瓷外壳、按键、陶瓷天线和中框等重要构件制备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2)围绕新能源汽车行业对轻量化材料的加工需求开展研究。3)针对大型精密模具制造技术开展研究,突破精密线切割装备电极丝损耗智能补偿、恒定张力智能调节、热能冷却、加工液净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多伺服双丝筒超长运丝系统、往复式线切割结构装置、开放式数据库操作单元等核心部件,开发新型高性能、智能化往反式电火花线切割设备。4)开展柔性制造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将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应用于制造过程,探索柔性智能制造的实现途径。研发基于CAD模型的快速轨迹生成技术和智能示教的快速轨迹生成技术; 研发通过3D交互设计的轨迹自动规划技术、复杂运动轨迹编程方法、运动力控功能技术和多维力传感器技术。5)开展激光器件、光纤光栅等关键核心功能部件研发,重点突破光纤光栅自主选择中心波长和带宽、自主高精度定位、自主角度判断与调整、平台高度稳定等技术难题,在同一平台上实现不同波长、种类的用于激光器、通信和传感类光纤光栅刻写,为激光器、通信和传感事业提供核心器件支撑。

验收指标或要求: 1)成果指标:开发出原型样机或核心功能部件,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件或以上。2)技术指标:总体技术(含功能、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要有具体可检验的技术指标。3)应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2篇及以上科技论文(如与SCI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

支持方向四:新材料

项目背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的新材料已极大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材料创新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新材料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东莞市在该领域的研究开发已经具有良好基础,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性强、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及低成本工艺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进一步推动东莞市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目标:结合东莞市相关的产业需求,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性强的材料以及低成本工艺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东莞市的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

项目内容:1)开展高性能电池电极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出适用于先进电子设备和储能系统的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关键技术。2)开展高性能超级电容器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出适用于先进电子设备和储能系统的超级电容器材料关键技术,包括活性炭、石墨烯、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和其它先进材料。3)研究开发与电子信息产业、半导体照明与新型显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太阳能系统等有关的半导体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4)研究可以支持新能源系统,满足各种能源转换存储及节能技术的特殊要求的新能源材料和关键技术。5)研究开发适用于智能制造加工、环保、高端电子信息、建筑和结构工程航空航天和医学等领域的高性能智能材料关键技术。6)研究宽波段光电探测新材料,开发器件结构设计和器件制造工艺技术。7)研究高性能高温超导带材结构,探索工艺简化的制备技术,并开发出相对应的制造装备。8)研究开发适用于高端电子信息、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汽车电子等领域的高性能功能材料及制备技术,形成核心材料研制技术平台。

验收指标或要求:1)技术指标: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要有具体可检验的技术指标,提供相应的产品样品展示。 2)其他指标:相关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2件或以上。3)应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2篇或以上科技论文(如与SCI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

支持方向五:先进能源技术

项目背景:先进能源技术是国家和广东省“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技术,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发高性能能量存储和转换系统、发展先进的生物质能源转化/应用系统、先进化学电池储能技术、利用大容量的化学电池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为了国家及广东省的重要战略目标。东莞市高度重视能量存储和转化技术的研发,重视清洁能源、电化学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新一轮发展中,将重点研发生物质能源转化/应用系统,高能量密度、长工作寿命、低成本新电池体系,研发新的能量存储和转化技术,攻克相关的核心技术、集成技术,全面促进东莞能量存储和转化技术的发展,加速高性能电池在大型电网储能、新能源汽车、生物质能源等等领域应用。

目标:发挥东莞本地技术优势,研发出高性价比的能量存储和转换系统,开发出适合东莞市的环境和能源使用现状的生物质能源、高能量密度的化学电池以及高性能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系统。

项目内容:1)先进化学电池储能技术研发,研发适用的大型电网储能的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创新电池技术,包括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系统及金属(锂//锌)-空气电池、非贵金属催化剂体系燃料电池等新储能电池系统。探索电池电极反应新机制,开发高比容量、长寿命的电极材料及适配电解液体系;开展电池安全性改善技术的研究。2)高性能动力电池技术研发,研究动力电池正极三元材料和单体的性能评测方法,构建材料-电池-性能闭环联动评价机制,主要研发用于动力电池的高低温扩散动力学和高低温性能的三元材料,包括高镍三元材料/富锂锰材料-硅碳复合材料体系的锂离子动力电池。3)高性能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开展高性能燃料电池车用动力系统研发,高性能燃料电池膜电极、双极板研制,燃料电池装堆及测试技术研究。4)能量存储和转换系统技术研发,研发适用新型能源需求的低成本高效储能器件,研发高效节能的非晶纳米晶磁性材料及磁器件,研发大功率耐高温的储能器件和电容器模组,研发大功率的电场驱动的固态制冷材料和器件,开展新型能量储存和转化系统总体设计研究,包括能量储存和转化器件的电、热及安全管理系统。5)先进的生物质能源转化/应用系统,结合东莞市的环境和能源使用现状,利用物质气化、微生物发酵等转化技术,将建筑木质废弃物、生物油脂等进行资源化处理,开发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及应用系统。研发出保护生态环境所需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加速高效节能与环保技术及其产品的利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验收指标或要求:1)技术指标: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要有具体可检验的技术指标,提供相应的产品样品展示。2)其他指标:相关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2件或以上。3)应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2篇或以上科技论文(如与SCI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

支持方向六:生物医药

项目背景: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与医学的世纪,以转化医学为核心内容的生命科学与医学在基础研究领域和产业化发展领域必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以生物材料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技术为代表的应用技术将为生命科学、医学与临床检验的发展提供技术依据。目前新一代生物检测技术、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对生命科学,医学和临床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生命科学、医学和临床医疗向更高层次发展。目标:结合东莞在生物医药领域已有产业基础,以及产业需求,开展新一代生物检测技术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生物肿瘤治疗技术、生物影像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为东莞生物医药的产业发展及推动东莞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

项目内容:1)在新一代生物检测技术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领域开展基于验证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关键部件的研发。2)在肿瘤诊治技术领域开展基于解决临床需求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以及关键部件研发。3)在生物影像技术领域通过结构成像功能成像,达到分子水平上进行显示和测量。旨在对与疾病相关的分子改变进行成像和量化,帮助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4)开展个性化精准医疗的研究,实现治疗药物、剂量等的个体化。

验收指标或要求:1)技术指标: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对生物医用材料,产品完成临床前试验;对于医疗器械须获得并初步验证实验室原理机或样机,要有具体可检验的技术指标。2)其他指标:相关核心技术申请发明专利2件或以上。3)应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2篇或以上科技论文(如与SCI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

支持方向七:量子物理

项目背景:当前,量子科学的应用研究在世界上正蓬勃兴起,我国在许多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未来量子科学的发展将对国民经济、军事、国防安全等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通信应用方面,实现量子信息高保真、长距离、大容量传递是现阶段量子通讯的核心任务,主要是通过量子纠缠分发后的量子隐形传态来实现。提高传输距离、保真度和容量等方面的性能是发展高性能量子通信系统的必经之路。研究开发创新性强的超快量子调控技术、结合特定的新型功能材料,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超快量子调控方法,进一步推动东莞市在量子物理这一战略新兴领域的发展。

目标:在1.5微米光通信波段,基于频分复用和量子存储技术,研究长距离、大容量的量子信息传递技术。研发频域多模量子纠缠光子源、多频道量子存储的实现方案,形成高性能量子信息传递的应用示范模型。研究开发创新性强,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功能材料超快量子调控技术,相关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项目内容:1)重点突破量子通讯中量子信息长距离、大容量传递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光学微腔的频域多模量子纠缠光源、基于掺铒铌酸锂波导的多频道量子存储器、光纤量子通道特性的反馈控制、多通道贝尔态投影测量等,完成量子通讯系统中量子信息长距离、大容量传递的模型示范。2)研究对功能材料中微观量子结构和量子态的超快调控技术,努力实现对功能材料中的磁、电、光等关键属性的超快控制。

验收指标或要求:1)技术指标:搭建的高性能量子信息传递应用示范模型能够完备展示项目突破的全部关键技术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要有具体可检验的技术指标;2)其它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件或以上。3)应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2篇或以上科技论文(如与SCI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

支持方向八:其它前沿技术

项目背景:当前,大量的新型技术正在涌现,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其中,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大型机、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计算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将在全球范围引起一场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的研发成为当前去中心化的新型计算模式发展的重点。开发4D打印及后处理技术,研发新型高性能聚合智能材料,可以推动4D打印在生物医疗、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和汽车等行业的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AR)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工业4.0的关键支撑技术。VR/AR推动着人机交互技术的重大变革,正在从娱乐行业的应用向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智能制造、科学研究等非娱乐性领域渗透。以区块链、4D打印及虚拟现实、太赫兹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将促进东莞创新能力的提升。

目标:结合东莞市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的需要,研究并建立去中心化的可信区块链交易平台,在金融、医疗、移动支付等领域得到示范应用4D打印与智能材料方面,研发具有可打印性的高性能智能材料,优化4D打印及后处理技术。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领域,研发交互技术与仿真技术,形成关键产品,创新应用模式,推广VR/AR广泛应用。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掌握和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赫兹技术,发展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推动东莞市的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

研究内容:1)研究面向智慧城市的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重点突破区块链一致性共识机制技术、区块链交易吞吐量提升技术、区块链性能优化、可信区块链分布式架构、智能合约技术、区块链安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脚本设计、高效共识机制以及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系统,形成核心知识产权,建立行业级应用示范。2)重点突破4D打印智能材料(如PEEK等)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官能化,研究水(力、光、热、电和磁等)致成型与动力学控制机理,并且研究打印后模型材料经过水(力、光、热、电和磁等)处理后的性能(如机械强度、结晶取向度、表观质量、孔隙率和耐久性等)变化及其机理,形成在生物医疗、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电子和汽车等行业的应用示范。3)研究面向移动VR/AR终端的3D建模、虚实融合、3D显示、面部表情/眼球/手势的识别与追踪、语音识别与语义理解等技术,形成相关的演示系统。4)研究基于VR/AR的虚拟仿真系统,重点突破将VR/AR与机器视觉、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增量上下文感知技术、安全私密技术、实时性技术、精准的虚实空间几何一致性技术、室外大尺度光照估计等关键技术的集成,研制面向大型科学应用与教育科普等领域的虚拟仿真系统。5)研究VR/AR的内容制作系统,重点研究具备高速并行存储、实时无缝拼接与多码流自适应等技术的虚拟现实内容制作系统,搭建支持多人协同的沉浸式虚拟现实应用平台,在科普、教育、医疗等行业领域构建一定规模的内容库及制作标准,打造行业解决方案。6开展面向医疗行业的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研究,研发虚拟现实医疗基础服务平台,重点突破基于CT与核磁共振的人体器官三维重建、虚拟现实手术导航、高还原度虚拟医疗场景构建与渲染等技术,实现基于虚拟现实的辅助医疗教学、临床辅助诊疗与虚拟康复训练等完成应用场景并形成应用示范。7)研究开发与太赫兹波发射源、采集和探测器等相关的先进技术、器件和产品,推动太赫兹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验收指标或要求:1)技术指标:各课题应建立体现本课题关键技术的演示平台或者应用系统,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要有具体可检验的技术指标;2)其它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件或以上。3)应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2篇或以上科技论文(如与SCI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

 


上一篇:2018年东莞市专利企业认定项目申报指南

下一篇:2018年东莞市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申报指南(重点项目)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