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科技局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15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东莞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4-02-21     点击量:

民进市委会:

  感谢贵委会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贵委会提出的关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工信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市科技、工信等部门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引领,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省“双十”产业布局,大力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布局规划、平台载体建设、重点领域突破、项目人才引进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具体进展主要有:

  一、推动关键材料产业化

  为加快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产业化,我市积极推动企业加快核心技术研发突破,依托国家级智能移动终端集群,专项支持新材料企业开展技术攻关,重点围绕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链技术短板问题,在 5G 移动通信 PCT 基介电复合材料、5G 高效 PCT 基天线材料、5G 通讯用高频覆铜板研发、3D 曲面玻璃屏和陶瓷精密构件研制、mini/microLED 显示模组制造、逻辑存储芯片分装和高能量密度及快充锂电池等技术上进行攻关,各实体项目均已完成各项阶段性技术指标,项目期间申请发明专利 112 件,实用新型 57 件,开发新产品 26 种,引进技术人才 179 人。同时,2021年成功推荐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G 用高频高速覆铜板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纳入 2022 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支持电子信息产业方向项目库。该项目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刚性板)和国际首创水平(柔性板),刚性产品完全替代或超出美国 Rogers 等同类产品水平;柔性产品为国际首创技术,技术水平超越了日本松下 LCP产品,为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已在生益电子、华为、VIVO 等客户应用或认证,为 5G 战略和下一步车联网、物联网实施工程提供保障和关键材料支撑。

  二、狠抓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持续推动企业创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核心力量,推动企业制订和实施长期发展战略、整合内外资源、统筹管理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从事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我市新材料领域已建有上百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今年起,市科技部门开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绩效评估,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造高质量研发平台。二是推动行业创新型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积极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前期成功争取广东省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创新中心获广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今年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多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加强先进有色金属和化工材料集聚区建设

  加强我市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和先进化工材料集聚区建设,包括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常平和樟木头特种塑胶材料集聚区、银瓶先进金属材料集聚区。其中银瓶先进金属材料集聚区,重点发展轻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材料和高温合金材料。立沙岛精细化工园区、常平和樟木头特种塑胶材料集聚区重点发展有机硅材料、聚氨酯、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功能涂料、特种胶粘剂、高端塑胶助剂等先进化工材料,推动传统化工材料向绿色化工、功能化工、智能化工转型。

  四、加强培育系列前沿新材料

  深挖四大新材料发展潜力,包括先进半导体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非晶合金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其中先进半导体材料方向重点发展蓝宝石、氮化镓、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打造衬底、外延、功率器件、封装测试的第三代半导体完整产业链。先进陶瓷材料方向重点发展电子陶瓷、热功能陶瓷、光功能陶瓷、生物陶瓷、化学陶瓷等先进陶瓷材料。推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先进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院与我市龙头电子企业合作,突破功能陶瓷的纳米化技术,开发集成化、轻薄化、微型化和智慧化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非晶合金材料方向重点发展非晶带材、非晶块体、非晶涂层。生物医用材料方向重点发展血管生物粘合剂、球囊导管、血管支架、骨水泥、骨科内植入用镁钉等高值医用耗材研发及产业化。

  五、引进培育高端人才

  一是引进科研团队和人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引进25个面向产业化的创新样板工厂团队,一批高端科研人才携科研成果在莞转化。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与东莞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等合作共建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引进一批科研团队,开展多领域科技合作。二是利用大平台大装置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44所高水平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57人;散裂中子源与港澳高校共同培育研究生16人。

  六、下来工作计划

  下来,市有关部门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市新材料产业“十四五”期间再上新台阶。

  一是出台《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布局未来我市新材料产业核心、科技核心,规划一批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明确发展路径、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推动我市企业和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打造创新联合体,联合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掌握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二是推动我市新材料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优化我市企业研发机构布局,推动鼓励新材料企业申报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对发展良好的研发机构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联合工程中心、创新研究中心等。

  四是推动大装置大平台建设。推动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研资源开放共享,继续推进科研团队和高端人才引进,做好研究所联合培养服务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贵委会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贵委会一如既往支持东莞科技创新,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特此回复。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查看原文   电话咨询:13544847908   QQ咨询:1176391287

上一篇:对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09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下一篇:没有了

友情链接 :东莞政府 东莞市科技局 东莞市工信局 东莞市商务局 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工信委 广东省商务厅 东莞市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局 商标局
备案号 :粤ICP备17125350号
亿鸽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