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彦委员:
感谢您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提案》收悉。经综合市科协、市教育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扩大科普资金投入、拓展科普教育渠道
我们十分赞成您所提出“进一步加大科普教育的财政投入,做好科普教育经费保障工作,保障科普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可通过制定并实施税收优惠、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普教育领域,拓展科普教育资源来源渠道”的建议。我市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市财政对于科普工作给予了专项资金安排,下来我们将在常规科普经费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政府加大科普财政经费投入。另外,除了市财政经费以外,我们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如我局在2020年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中安排33万元,委托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成功举办了2020年东莞市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暨科教实践系列活动;今年我们支持东莞市中启教育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利用2021年省科技厅“互联网+研学”科普专项经费50万元,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系列科普活动。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普教育的建议,我们认为十分契合当前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在如何协调好科普事业的公益性和科普产业的营利性之间的关系,仍需要深入探讨与实践。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科技系统的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资源,通过遴选一些优质科普活动并共同举办的形式,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教育渠道。
二、关于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打造特色科普教育
2018年,世界第四台、中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在我市建成并开放运营,以此为契机,我们补齐源头创新短板,大力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以全链条创新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市科技创新呈现出新局面。为助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我们紧密结合散裂中子源这一国之重器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如我局下属单位东莞市科技馆于2019年与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东莞分部)中子科学中心展开深度合作,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超级显微镜)专题常设展区,对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结构组成以及其工作原理做了形象、直观、系统的展览;同年5月,市科技馆又与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展开合作,举办了中子散射技术专题临时展览,获得了市民的好评。另外,在市科技馆的日常运营中,散裂中子源展区吸引了广大科普爱好者参与体验,该馆科普活动研发小组还开发了《镜头下的微观世界》和《探秘物质结构》等探究科普活动,逢周末举办活动,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普遍欢迎。
下来,市科技馆将进一步加大创新性展品展项更新改造的力度,追踪前沿科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力争创新,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更新、改造一批代表前沿科技、有先进科技理念的展品,预计将于2021年完成展厅部分区域的改造、更新。届时二层展厅将整体打造为信息与高新技术展厅,展示内容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高科技领域。除了丰富科普展品资源外,市科技馆还将加大多元化科普活动的开发力度,并对现有科普活动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公众不断提升的科普需求。
三、关于完善馆校合作机制,打造科技教育、人才高地
我们认为,科普场馆和学校都具有公益属性,其根本目标都是致力于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和知识的增长,两者都是支撑终身教育最重要的机构;另一方面,两者隶属于不同管理体系,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其合作必然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壁垒。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看到馆校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要看到两者合作的复杂性。
下来,市科技馆将持续发力于整合学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媒体等社会资源,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科普教育合作模式。共同研发科普项目及产品,利用平台优势,提供场地向公众展示科研成果。加强协作与沟通,协力举办各类科普主题临时展览,实现资源整合及共享,最大限度挖掘科技场馆的科普教育功能,惠及广大市民。进一步完善馆校合作机制,加强科技场馆与学校的上下游协同合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走进科技馆,为学生提供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以教育、科普、科研为载体,聚力打造大湾区科技教育和人才高地。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一如既往支持东莞科技创新,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特此回复。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上一篇:对东莞市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15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下一篇:没有了